一、以“和”为主题的雕塑群
天和园、地和原、人和园,此三园取天时、地利、人和之意;合和园为校企联合及国际合作之意。
(一)天和园
以二十四节气圭为造型。天和园释义:子曰:“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四时运行和万物生长是“天”之运行规律。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独创的文化遗产,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深度影响中华民族的生产劳作及衣食住行。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长期对天文、气象、物侯进行观测、探索、总结的结果,是我国独有的伟大科技成果,对中国的农事活动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现代农业虽然已经局部突破节令限制,但绝大部分作物仍须遵循自然节气而生长。节气圭之造型是传承传统农业文化的典型符号。
在图书馆与实验楼之间,以节气圭作铺装,突出农业主题和该校办学特色。在节气圭两边筑建两个气势恢宏的环形柱廊,柱廊两边各有五根柱子,由柱子顶部往广场中心喷射水柱,水柱由花瓣(雪莲花)造型的水池承接,营造神水从天而降之势。水花喷溅,其声轰鸣,震撼人心,阳光下水雾可显现彩虹,呈现“谁持彩练当空舞”的动人景象,增强广场动感和立体感,丰富视觉和听觉效果。柱廊顶盖可庇荫挡雨,廊下置椅、凳,供师生闲坐游乐。十根喷水柱子上雕有从西域传入中国的植物:苜蓿、葡萄、石榴、核桃、菠菜、西红柿、黄瓜、胡萝卜、大蒜、洋葱、芫荽、大葱、芝麻、蚕豆、西瓜、无花果、莴笋等蔬菜瓜果。新疆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此雕塑寓意新疆自古就是国际交流的重要区域。
在广场四周种植遮荫树木,架设半敞开式绿色藤廊,设置椅、凳,以供师生小憩、休闲。此园为表现该校精神风貌、办学理念的形象展示广场,亦可作为举行小型活动的场地,兼具休闲功能,恢弘大气而不失与人的亲和力。此广场四周及内部,间植高、中、低、矮多种树木、花木,让广场环抱于绿色植物之中,使广场建筑与植物成为有机的一体。
拟在图书馆北墙两侧饰以浮雕,突出学院的地域特色,美化图书馆,使其更具文化气息,将校园文化展示于师生及路人。
(二)地和园
地和园释义:地,土地、大地。万物生于地,长于地,人类活动于地,植物生长于地。土地是农事活动最主要的资源,新疆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为农事活动提供了丰厚的资源,此园贴合农职院办学宗旨。在4号公寓楼与信息科学院之间设地和园。
在此园设门框形小品,在草地上铺设蜿蜒彩石小径,在小径弯折处树多个门框形小品。门框内容为中国农业简史(篆字镌刻),从神农氏、后稷开始,罗列历代对农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配以简要说明,让学生了解中国农业发展简史。在此园中心位置建造凉亭,地面铺装新疆土壤分布图,寓意学院为新疆培养农牧业人才,亦能让学生了解新疆土壤分布状况。
(三)人和园
人和园释义:人和,人心所向。《苟子·王霸篇》:“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 稳定和谐是百事昌隆之前提。人和园意寓全校师生携手共进,和谐发展。
在人和园制作校史碑及对该校作出突出贡献人物雕像(如苗永清校长塑像),建立名师、先进人物展示区;设置三人成众雕塑;设置民族团结雕塑,突出学院的地域特色。
(四)合和园
合和园释义:合,合作。该校与以色列、日本、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密切合作关系。合和园寓意学院立足新疆,面向世界,引进国际先进治学理念和前沿科技,同时亦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把学院办成与世界接轨的一流院校之愿景和决心。
国际合作雕塑:五只手共同托起的地球和植物,直观表现该校与以色列、日本、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等国进行国际合作,寓意学院面向国际,走向世界。
拟在此园铺设下沉式小广场,在广场四周种植遮阴树木,营建花圃,为师生提供小型社团活动、文体表演场所。此广场占地面积不大,与周围景观无冲突。在此园设置展示先进科技内容的展示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