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管理学告诉我们:一所学校如同一个人一样,也要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特点,这种个性和特点在管理学上被称为组织文化;将组织文化的有关理论运用于学校的管理实践,就是学校组织文化,即校园文化。一所职业学校如果要办出自己的独特个性和风格,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特色之路,就得精心设计、规划和建设好自己的校园文化。
近年来,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不断重视和投入,职业教育在国家教育中的地位不断凸显,但是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职业学校的文化氛围与普通学校无异,没有自己鲜明的职业特色。重“硬件”,轻“软件”。有中国特色的中等职业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初发展较快,但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生产技术的不断创新,原本薄弱的教学基础设施越来越不适应学校发展的要求。学校想方设法加大经济投入,重视“硬件”建设,改善校容校貌,这本无可厚非。可是,在重视“硬件”建设的同时,却忽视了学校的“软件”建设。至今,学校的制度建设还很不完善,如许多中等职业学校无办学章程;在教学质量的考核中,缺乏科学考核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指标体系。不完善的制度给原本鄙薄职业教育的人带来了话柄。由于缺乏制度保障体系,职业学校的发展很不稳定,起伏跌宕,不能使学校走上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轨道。注重知识传授,轻视思想教育。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普通建设者。学生在学校求学的目的也显得很直观,那就是在学校学好一门技术,以便走上社会能谋得一个职业岗位,靠自己的劳动收入养活自己。这种劳动就业观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不良社会风气冲击着校园。过分强调个人利益、以个人为中心、好逸恶劳的思想在职校学生中有所抬头,集体主义的思想、爱国主义的思想较为淡薄。在离校就业教育阶段,有点片面宣扬物质利益、个人待遇,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会对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产生严重的影响。解决这些问题,可做如下对策:首先,职业学校的文化建设要贴近实际。贴近实际,就不能脱离实际,不着边际,变成“空中楼阁”。在校园文化的规划和设计上,要立足于本校的实际情况,面对现实,既不能低标准要求,也不能好高骛远。例如,为营造鲜明的校园文化,突出学校的整体形象,激发师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每一所学校最好要有自己独特的标识,如校牌、校徽、校服、校旗、校报等。但是,这些标识不必要全部具备,事实上也很难求大全。即使是建设其中的一项,如服装,也有很大的难度。因为满足一年四季的同一着装(姑且价格不论),无论是学校,还是师生个人,都要付出一笔难以承受的财力。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可见,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要量财而行,尽力而为,不能脱离实际去追求物质文化建设。 贴近实际,就要贴近时代,与时俱进。时代发展了,校园文化建设不能还搞老一套。校园文化,她随着学校的产生而产生,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对于传统的校园文化,优良的部分要继承并发扬光大,拙劣落后的部分要废止或抛弃。职业学校的规章制度就不能照搬照套一般普通中学的规章制度,以学生的文化课成绩来全面要求和衡量师生的行为。俗话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规矩”对学校工作而言,就是学校的管理制度。职业学校的管理制度要灵活机动,特别在招生、就业和专业技能培训方面,要制定一整套完善的竞争激励制度,要让师生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朝着学校和自身的发展方向不断努力。一句话,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制度建设要有力、要优良。因为优良的学校制度滋润着优良的校园文化,而优良的校园文化又培养了优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