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高等教育发展历史,大学基本上经历了一个从教学型到研究型、再到现代大学的多功能型的发展历程。但是基于对大学作为知识中心的认识,学术自由、大学自治、教授治校作为“经典大学理念”反映了大学发展的深层次的、本质的规律,其精髓一直引导着当代大学的发展方向,是现代大学校长办学理念的根基。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即伦理本位,是指对大学存在和发展的终极意义的阐述和确认,是对人的终极关怀;学术自由,其中“教学自由”和“学习自由”是学术自由的两个方面,是大学办学理念最有价值意义的理念;使命指引,对学生进行人文学科的教育,并以此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传承创新,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应该是传承与创新的有机结合。所以,只有抓着了大学理念的本质、规律,我们的特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才不会流于形式,才会少走弯路。在改革开放20多年的实践中,我国大学校长的办学理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大学理念的认识越来越深化和理性。但是正如有教育学家所指出的,当前我国大学校长的办学理念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澄清,例如当前高校往往把建设一流大学作为目标,而对如何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形成特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则缺乏鲜明办学理念,只是在表面现象上做文章,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把研究生数量等同于研究型大学。认为只要研究生在学校中有相当大的比例,学校就自然成为研究型大学。然而,国际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对研究生所占比例并没严格界定,甚至有的学校研究生数量还相当“少”。如“剑桥大学1.5万名学生当中,研究生只有3000人,不到学生总数的五分之一,莫斯科大学3.1万多名在校生中,只有7000多人是研究生,牛津大学研究生数才占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一强”。而实际上,研究性大学的真正标志不是研究生数量的多少,而是学校科研能力的强弱,操作化的指标是科研项目的多少,争取到的科研经费的多少。正如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院士所说,“研究型大学完全取决于科研水平的质量,而不是学生的数量。实际上,数量只是表面现象,却有很大的迷惑性。”比如,美国的研究型大学只有一个衡量指标,就是看美国大学每年从联邦政府得到的经费所占的比例。以哥伦比亚大学为例,近年来从联邦政府申请到科研经费保持稳定上升的势头,在全美高校中稳居 10到12位,研究生数量在这种变化中缓慢上升。
2.把开设人文专业等同于具备人文素养。当前有许多高校特别是理工类的高校,为了营造学校文化氛围,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设置了一些人文社科类课程,这对学校的文化氛围的营造和学生人文素质提高有一定的益处。但是,有时学校却忽略了学校自身人文精神的发扬。学校的文化、历史传统,学校的精神,校长、教授传闻、故事,学校的发展历程及其呈现出来的精神面貌,才是一所大学真正的精神内涵。简单的课程设置、用修学分的形式加强人文素养,恐怕会有违初衷,还可能会导致学生陷入应试教育的怪圈。因为人文教育的作用和效果还取决于教育以外的因素,如人文素质养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学生个体的差异和复杂的社会因素等等。高校的本意是好的,可是简单的课程设置并不会使人文素质有显著提高。只有在深层次的层面有了改善,人文素养才能实现真正的提高。
3.把大楼等同于一流大学。清华老校长梅贻琦的“大学者,非大楼之谓,大师之谓也”。早已成为了管理者的共识,但是在现有的物质条件比以前有了较大提高,甚者许多大学的校园建设、校园规模等硬件条件都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条件下,我国的大学管理者甚至举债追求大楼、新校区等硬件设施的“先进”。例如,南方某市大学城规划面积7000公顷,相当于26个北京大学的占地面积,河北某地为了建大学城借了20多亿元。而学校管理观念、制度建设等方面却远远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这种现象表面看是学校资金的投向问题,实际上却反映了学校办学观念的问题。比如,英国诺丁汉大学在一次学科评审中,因为工作出色,得到1000万英镑的奖金。学校讨论这笔钱的用途后决定,以5万英镑的年薪,从世界各地引进200名优秀人才。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该校实力大增,在不少领域的排名纷纷上升。可见不同的资金管理观念所导致的办学效果有着巨大的差异。
4.把国际交流等同于国际化。当前许多高校特别是国家重点大学,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形成特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积极推进国际化,积极融人世界。这对开拓国际视野、学术交流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也是大学的发展方向之一。但是,在学校实施国际化的过程当中,却出现了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有人认为国际交流就是开开会、念念论文,停留在表面文章上,而实质性的交流学习却不够;而且在交流中,没有自己的特色,起不到互通有无的效果,离真正国际化还有很长距离。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认识上的限制,也有体制上的影响。但当今中国的大学校长,大多有着丰富的海外留学或访问经历,对国外著名一流大学的办学与管理运作经验并不陌生。他们也清楚地知道,大兴土木、扩招、增加专业设置等方法根本制造不出名副其实的一流大学,那么为什么还在傲“表面文章”呢7 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当前的高校管理体制。我国的高校、尤其是重点院校归属于国家所有、隶属于教育行政部门,校长大都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任命,校长被镶嵌在行政序列中,在做好一般学校管理工作的同时,还要迎接各种的评估管理。在对高校评估上,大都会采用指标、数字和硬件设施等比较直观,易于操作的评估方法,而对校园文化、学术氛围等不易操作的方面则忽略了把握、评估。这会迫使校长们要拿出很大的精力,根据评估内容,制定学校的发展规划,并以此付诸学校发展的实践。而且当前的高校评估制度还是一种短期评估制度,校长的任期一般与行政序列保持一致,任期时间相对较短。这种短期的任职,使得大学校长更倾向于选择能见度高且见效期短的硬件设施建设,而放弃培育人文精神等意义重大但见效期太长的办学战略、文化、制度方面的建设。这对学校的长远发展来说是十分不利的,而优秀大学之所以优秀都是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并形成了自己的制度和文化氛围,这正如耶鲁大学校长埃利奥特所说:“大学校长的任期一般要超过10年,否则不利于校长办学理念与办学措施的有效实当前的大学管理体制,还使得大学校长被琐事困扰,对教职员工的管理是“从摇篮到坟墓”的,评职称、分房、下岗等等,还有和各级政府部门打交道,都要亲历亲为,这也会影响到大学的独立精神的培养和大学校长对办学理念思考的投入。文章版权已有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艺馨校园文化设计公司(网址:http://www.shifanxiao.com.cn/)
公司服务项目有: 文化走廊设计
校史馆设计 文化浮雕设计 校园景观设计 校园亭廊设计 校园雕塑设计 特色专用教室设计 校园大门设计 等.转载请务必保留链接并注明出处,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