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反文化现象的存在,不是现在特有的现象,历史上就有;也不是校园内孤零的现象,它是一种社会反文化在学校的反映;它也不是一种暂时现象,将会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存在着。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对于研究、遏制校园反文化现象具有重要意义。今天分析一下原因三:西方政治势力的蓄谋渗透。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批敌视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势力,几十年来处心积虑地要对社会主义的中国进行颠覆。先是张牙舞爪地进行武装侵略和封锁包围,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就是他们的代表作;而拼凑“新月形”包围圈,建立东北亚和东南亚的两个军事同盟遏制“共产主义影响”,是他们的另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这些如意算盘都在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的打击下遭受失败后,他们又制定了“超越遏制”战略,主张用“文火炖鸡”的办法,采取“和平演变”的方式,通过建立广泛的接触,在一场所谓的“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慢慢改变社会主义的中国。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A的大学,自然成为西方政治势力进行文化渗透的重点目标。这些搞政治战的老手们很懂得,中国的大学生是掌握中国未来的一代,谁在今天对这一代施加影响,在未来肯定是有优厚报酬的。翻开历史的一页,我们看到,当年美国用庚子赔款的一部分在中国首倡“广设学堂派遣青年游学之远见”。美国伊里诺大学校长詹姆士(Edmund J.Jams)于1906年给总统罗斯福的备忘录中,阐述主张退款的“高见”和目的: “中国正临近一次革命。……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青年中国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的影响上取回最大的收获”。他毫不掩饰地得出结论说: “为了扩展精神上的影响而花一些钱,即使从物质意义上,也能比用别的方法获得更多。商业追随精神上的支配,比追随军旗更为可靠。”将近一个世纪以来,西方的某些政治家们,完全继承了这些“先师”们的衣钵,发展了“先师”们的手段,绞尽脑 汁、千方百计地在中国,尤其在中国的大学校园“扩展精神上的 影响”。他们表演得淋漓尽致、使我们大开眼界的是在那场政治 风波中。风波之前,某些西方国家的要人们约见大学生进行个别 指点,出谋划策,甚至某大使亲自出马,跑到某大学校园里发表 演说,私下里轻松地会见他们选中的学生代表……风波中,BBC 电台、***等开足马力,直接对大学校园广播,那架式慷慨 激昂,言词富有煸动性,大有炸平庐山拯救世界人类之派头。一 时间,这些来自西方的声音居然左右了大学校园,牵着一部分学 生的神经走。什么叫“没有硝烟的战争”?什么叫“和平演进”? 什么叫“文化渗透”?我们从此算知道一些了。回想曾经在大学 校园里一度泛滥的什么“私有化”、“多元化”、“多党制”、“议会 制”、“全盘西化”等等,再看看这几年那些访华的西方政要,一 次次私下会见他们在大学校园里物色的“苗子”和“希望”,我 们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大学校园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几度 泛滥,都是有着深刻的国际背景的。西方某些政治势力的蓄谋渗 透,是校园政治反文化现象滋生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