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是人类的天性。青少年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最佳时期.思维敏捷,想象丰富,情感执著,对未来的憧憬绚丽多彩,对美的追求热烈奔放。当然,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的审美观还有许多弱点,他们的审美能力还落后于他们的智力水平,落后于他们对美的追求.特别是在审美观方面带有浓厚的主观性、随意性,还不能正确地鉴赏美、追求美,有时美丑不分,甚至以怪为美,以奇为美,以丑为美。因此,即使是置身于一个优美环境之中的人,并不一定能获得美的感受,具备正确的审美观。“身入宝山,两手空空”的现象屡见不鲜。罗丹说过:“对于我们的睛,不是缺少美,面是缺少发现。”所以,要使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真正感受到美的境,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学校教育工作者就必须做好教育引导工作。一处在老城区的广州市第16中学经过几年整体改造,完成了9000多平方米的基建任务,花费100多万元改善教学设施和美化环境。先后在校园内新建中外科学家、教育家塑像;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领导人和其他名人的诗词、手稿景墙;以及向雷锋,张海迪学习的宣传画景墙;精心制作了中学生守则等34幅瓷片画;设计新颖的12个宣传橱窗;风格别致的读书廊、书法廊、地图廊、历史廊。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征的艺术楼,以及开放式的地理园、生物园。置身于这个“无土不绿,无地不用,无处不美”的环境之中,就是一种美的享受,它好像在给你上一堂堂生动的政治课、语文课、历史课、地理课、工艺美术课,并令人回味无穷。
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充分利用了这个宏大的知识舞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审美教育,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在审美教育中,让学生知道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辽阔的疆土、丰富的资源,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感;还让学生了解到自然景物的历史风貌,时代变迁,了解其地理位置、结构特征,感受前人赏景的心境,以加深领会景物的美学意义,提高审美能力。同时,每逢新生入学,教师们总要带领他们参观校园,让他们r解学校的昨天,珍惜今天,创造明天。优美的校园成为该校进行教育的难得的素材。学生们自觉地维护校园的环境卫生,各少先队、团支部均有自己的绿化包干区和清洁卫生包干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管理得井井有条。这所学校被人们称为“民间重点”,是“真正育人的好地方”,是当之无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