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是社会的一个具体产业、具体部门所特有的文化现象,从而兼具组织文化的基本特征。由于教育的特殊性和层次性,校园文化相对于企业文化、军营文化等更富理性色彩和创造精神,它具有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系统所应有的个性特征——显著的教育性。“育人”是其本质特征之一。
1.施教特征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其它文化分支相比较,其教育性特征尤为突出鲜明。它具备示范性、渗透性、熏陶性、感染性等施教、育人特征。首先,学校本身就是一个教育实体,主要的功能就是教育人、培养人。校园文化融合了学校教育管理目标和全校成员的价值取向,又兼具群众性特点,从而使得它的作用对象覆盖了全体学生和教职员工,在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过程中发挥巨大的影响作用。
由特定的环境(知识、人才集中地)和特殊的群体(文化水准高、思想品德素养好的教师群和思想活跃、热情奔放、可塑性强的学生群)所决定,校园文化在内容上的先进性和地位上的先导性,为其示范性、施教性的发挥准备了良好基础。这种教育特征体现在它作用于校园的每一个人,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教育,自然而然地感受到社会前进的步伐和时代律动的脉搏。校园文化还以其自身的优选性来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社会文化进行必要的过滤和选择,摒弃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特定的文化体系,并不断地调整、充实、丰富、升华和发展,从而把这种富于特性的烙印打在每一个校园人的身心和脑海中,体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校园文化的各种文化要素往往能够不知不觉地把基本的素质要求和教育目标渗透到校园入学习、工作、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
2.教育风格校园文化作为校园深层的文化积淀、特殊的精神境界和独到的文化氛固,依托学校反映和传播多种文化现象、社会思潮,把既定社会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意识形态蕴含在自己的文化结构中,通过启发、熏陶、感染和塑造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年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制约和调控着学生的道德品质形成和思想观念转化,从而铸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和接班人,以一种综合教育的风格来辅助教育目标实现。
从校园文化的层次结构来看,其教育性特征:第一,校园物质文化,诸如校园建筑特色、环境布局、美化绿化、校容校貌等校园“硬环境”,都是在一定观念支配下创造的文化成果,对学生的思想、行为、情感产生一定的积极的文化影响,曲径通幽的园林景色,大道笔直和庄严的学堂,名人塑像题词等等都会产生“特色校园”独有的育人效应。第二,从校园的制度文化和方式文化来看,其优良的校风和学风、典礼仪式以及校园学习与生活的管理制度、行为规范,均能够对学生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管理教育。另一方面来说,条件制约、控制其它不利因素对学生的负面影响,成为改善和整合学校德育非物态环境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第三,校园精神文化为学校创造了一个独具魅力与特色的精神氛围和“软环境”。它作为一项非政治性因素,为学校德育烘托了一种潜移默化、点滴渗透和陶冶熏陶的情境背景。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道德情操、文化素养和其它社会化素质。历史证明,每一所学校优秀的传统和良好的文化氛围都培养了各具特色的一代代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