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是我国政治与经济的重要变革 期,从文化史的角度看,这个时期则只是新型校园文化的酝酿 期、启蒙期、预备期。到了“五四”,新文化形成一股巨大的时 代潮流,猛烈冲击在我国统治了2000年之久的儒家礼教,而真 正的全新的现代意义的校园文化,也随着这场新文化运动而诞生 了。
北京大学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阵地,是那个时期 新思想新文化的大本营。“五四”新文化包涵那个时期的北大校 园文化。不仅如此,它也包涵那个时期一些较为进步的学校的校 园文化。北大校园文化的内涵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精神实质 是完全一致的。
爱国、民主、科学、进步,是“五四”新文化、也是“五 四”时期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
那个时期满怀爱祖国、爱民族热情的新文化斗士们、都具有一种对落后的、陈腐的、僵化的旧道德、旧文化猛烈的批判精神,其矛头所指正是儒家的礼教。那时的批判虽难免偏颇,但批判的大方向是正确的。陈独秀、吴虞、鲁迅、李大钊等都是最勇敢的批判家。陈独秀首举义旗,于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即后来的(新青年))。吴虞因发表《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儒家主张阶级制度之害)等文,被胡适称之为“只手打孔 家店的老英雄”。鲁迅更以他的白话小说告之青年“礼教吃人甚 于狼吃阿毛”,在<狂人日记)的结尾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呐 喊。这些批判尖锐泼辣、深刻犀利,象是漆黑世界里的一道道电 光,它最先唤醒的是青年。
这场批判旧道德、旧文化的斗争,以后又经过了多次的反 复,较量了几个回合,在中国统治了2000年的以礼与礼教、读 经与研经为主的校园文化终于永远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1916年底,蔡元培先生就任北大校长。他最先注意的是文 科,认为文科的任务是以新思想代替旧思想,全新的、现代意义 的北大校园文化由此而逐渐形成。蔡元培先生锐意改革,力扫校 内腐败之风,遂使北大发生了巨大的、质的变化。那么,这段时 间北大的校园文化有哪些特色呢?
首先,北大具有浓厚的学术氛围、宽松自由的文化环境。蔡 校长深知旧北大校风不正、官僚习气十足。教员中有不学无术 者,学生中的一些豪富子弟把读北大看作是升官晋爵之途。他一 进校就大胆提出“大学也者,研究学问之机关”,“大学不是养成 资格、贩卖知识的场所”,“大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责。”他从 整顿教员队伍人手,辞退不学无术者,广延学问深并具有新思想 的人来校执教。1917年1月,他聘任陈独秀为文科学长(相当 于现在的文学院院长),继而列入北大教员之伍的还有胡适、周 作人、周树人(鲁迅)、刘半农、李大钊、钱玄同、高一涵、沈 尹默、沈兼士等等。而对于学说、学派,他又以“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对待之。他说:“对于学说,仿世界各大学通例,循 ‘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无论为何种学派,苟其{ 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运命者,虽彼此相反, 而悉听其自由发展。”(《答林君琴南函))北大教员中既有左派人 物李大钊、陈独秀,又有拖着长辫子的封建复古派辜鸿铭。学生选课自由,自行比较优劣。一时间北大较风端正'学术空气浓厚。 健康向上的各种学生群 。
其次,学会、研究会林立。积极的、健康向上的各种学生群体应运而生,钻研科学、探求真理、关心国家大事、追赶世界潮流之风迅速形成。
那时的北大在蔡元培校长的倡导下成立了各种学会。如“少年中国学会,,(由李大钊、邓中夏主持)、“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新闻研究会,,等。有文学艺术组织,如“书法研究会”、“画法研究会、“新潮社”。有体育组织,如“静坐会”。蔡校长亲自主持成立。“进德会”师生都可以入会。此外,学校还经常举办各种讲演会、辩论会。全校师生生活在一种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知识无限、乐趣无穷的文化氛围中。当时扩大了的《新青年)编辑部成员,几乎全都执教于北大。后来陈独秀又邀李大钊、胡适、周作人创办《每周评论》,而北大学生还办起《新潮》月刊等。这些刊物首先吸引了北大师生,进而它又将新文化、新思想,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全国。
在1919年5月4日爆发的爱国运动中,北大师生成为主力 不是偶然的。它是由蔡元培校长倡导的新型校园文化孕育与促就 的最动人的壮举。可以说,没有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鲁迅 等人倡导并推动的新文化运动(现代意义的校园文化包含于其 中),中国历史上就不可能有1919年5月4日这辉煌的一页。无 可否认,。五四,,时期的北大为我国的校园文化史写上了最壮丽 的一章。文章版权已有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艺馨校园文化设计公司(网址:http://www.shifanxiao.com.cn/)
公司服务项目有: 文化走廊设计
校史馆设计 文化浮雕设计 校园景观设计 校园亭廊设计 校园雕塑设计 特色专用教室设计 校园大门设计 等.转载请务必保留链接并注明出处,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