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如何建设校园文化
时间:2013-05-22作者:admin
一、当前小学生文化心理的突出表现
随着教育的不断开放,小学校园文化正前所未有地受到多方面的冲击。因此,总体上,小学生的文化心理也出现了多元交汇,复杂易变的情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遵从父辈文化,导致价值观取向的复杂性。
小学生的文化心理是与其价值观密切联系的。目前小学生的价值观更趋向于复杂化,这往往体现了对父辈文化的一种遵从。如果我们注意一下不同背景家庭对学生学习价值的认识,就会发现在文化意识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一些高素质的家长教育孩子的着眼点已放到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这个要求了。而大部分家长还停留在要孩子上大学,找个好工作,安安稳稳地生活这个观念上,而一些私营业主、外来个体摊贩依然认为只要混张文凭,初中的或高中的就行了,然后“子承父业”,只要能赚大钱。
对于当前的小学生来说,社会文化的表象过于纷繁复杂,反复多变,因此他们常常无所适从,而家庭文化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再加上家庭文化所特具有的说服力和情感效应,常常会使小学生的价值观直接受到家庭文化的影响。
(二)、触摸社会文化,引起文化感知多元化。
如前所述的社会文化复杂多变致使小学生们无所适从,但并不是说他们拒绝社会文化,只是受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对社会文化常常是不加选择,点到为止的触摸,这就很容易形成文化感知多元化的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数小学生偏爱流行歌曲,其原因不仅仅是因为这些歌曲所体现的社会通俗文化在目前整个社会文化领域占着优势,刺激学生的模仿心理,更重要的是社会通俗文化的感性多于理性,推崇情绪化、感觉化。这一点比较符合小学生文化接受心理。
(三)、依赖同龄文化,产生文化选择从众性。
小学生和同龄人交往已成为一种需要,因此形成学生自己的同龄文化也是必然结果。在整个小学生心理社会化过程中,同龄文化是有积极意义的,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只有顺从同龄文化,才能获得适应,才有可能逐步进行自我发展。但在目前的小学生中,溺爱型、放任型的独生子女占多数。表面上,他们的自我意识很强,可一旦溶入集体,又常常不能把握好自己,偏激、固执、或多或少的逆反心理是他们中大多数人共有的缺点。他们往往会拒绝听取家长、老师的正确意见,反而过高评价同龄文化,盲目依赖同龄文化。“别人也是这样的!”就是他们进行文化选择的理由了。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社会环境、学校事业、学生自身的需要都使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成为必然。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在一段时间内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完善文化设施,优化文化环境。
文化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物质层面,是前提和基础,对于整个校园文化建设有深刻的影响。学校应努力建设好各种校内文化阵地,文化氛围的营造要体现严谨治学、奋勇攀登科技高峰的文化主题。无论是教室、阅览室、实验室、室外阅读场所以及图书馆,都要在“整”、“洁”、“静”、“雅”四个字上下功夫。同时,在教学楼和教室布置著名科学家和学者画像,著名的治学和教育的名言警句,在主要教学楼或阅读场所设立著名学者雕像,并书写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标语,如校训、校风、学风。学生活动区是进行文化艺术、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要注意发挥其综合功能,在主要的艺术和体育场馆,要塑造以艺术、体育为主题的雕像、标语等。要净化、美化和绿化校园。要继续下大力气,彻底根治“脏、乱”现象,保持校园环境卫生的整洁。校园环境卫生应高标准严要求,即室内外地面无垃圾无灰尘;窗明桌净,现出本色。垃圾箱、果皮箱设置足够并位置适当,垃圾清理及时。校园绿化要力求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绿化区、绿化带、绿化树划到班级或处室,实行责任管理,并开展评比活动,努力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要创建良好的校风、学风,使校园文化的“硬件”建设得到进一步改善。
(二)、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的主导地位,联合家庭和社会,建设多元化文化阵地。
校园文化的主导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要加强校园文化的主导地位则首先需要从教师做起,广大教师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三个代表”理论,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力量,要从增强敬业意识,提高育人水平,塑造师德风范入手,加强师德建设。着力增强全校师生职工“以校为荣,为校增光”的强烈向心力和凝聚力。要改变教育思想,运用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和理念,从满足学生的文化需要出发,提供文化内容。不能是有什么,就让学生学什么,而应是学生需要学什么,我们就准备什么。组织文化内容也需要注意层次性,广泛性,让每一个性格不同、爱好迥异的学生,让每个智力程度参差有别的学生在爱好的领域里都得到充分的自由发展。以防止学生的文化需求同校园文化产生矛盾时,可能出现的“文化偏瘫症”和“文化误区”的现象。还要在两个层面上加强社会实践,一是走出去,如参观博物馆、自然街景、扫墓等;二是校园“虚拟社会化”,如开展“图书交易会”、“花卉展销会”等,引导学生正确辨别社会文化现象。利用家长学校或其他形式,加强家校联系,帮助提高家庭教育的文化层次,使小学生的文化心理在更大的空间中健康、全面地发展。
(三)、建设好学生集体,指导开展好学生活动。
帮助建设学生集体,对学生同龄文化的形成有着导向作用,能让学生在自己的集体中接受舆论评价。指导开展学生活动,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建立一支学生管理队伍,像学生值周检查小组、学生小交警、集会学生小主持等,都有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活动中逐步进行自我行为调节。
就目前来说,学生的一些活动已接近满足于构成校园文化了,甚至已融入社会文化,如手拉手活动等已成了特定时代的社会文化特色了。可见,建设好学生集体,开展好学生活动也成了社会文化的需要。小学生的稳定性、持久性较差,因此,在建设校园文化时切不可忽视必要的制约机制。当然,也应注意优化导向机制,还要激发学生的文化向心力与凝聚力,以便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
文章版权已有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艺馨校园文化设计公司(网址:http://www.shifanxiao.com.cn/)
公司服务项目有:
文化走廊设计
校史馆设计 文化浮雕设计 校园景观设计 校园亭廊设计 校园雕塑设计 特色专用教室设计 校园大门设计 等.转载请务必保留链接并注明出处,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