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分类同样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从历史时间出发,可以 将文化分为古代文化、现代文化、当代文化;从地域出发,即根据 文化在地球上所处的位置,可以将文化分为东方文化、西方文化或 者海洋文化、草原文化、内陆文化等;从种族出发,世界上有多少 个种族,就有多少不同的文化。我们认为文化的分类,因为有不同 的视角,才有了不同的分类,但无论哪一种方法,都应当根据文化 的固有属性,揭示文化的内在功能和性质差异,而不是对各类文化 现象的机械罗列;同时,分类的结果应当能涵盖所有文化现象,而 没有所谓的“例外”或“特殊”。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比较赞同“四分法”,即精神文化、制度 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
1.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人类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而积淀形成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它又可以分为 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两个层次。社会心理指人们日常的精神状 态与思想面貌,是未经过理论化加工和升华的大众心态,诸如人们 的愿望、情绪等,它直接受到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的影响与制约, 并与行为文化交融互摄,互为表里。社会意识形态是指经过系统加 工的社会意识,它通常是由专业人员对社会心理进行理论归纳、逻 辑整理、艺术完善,并以物化形态(一般是著作、艺术作品)固定 下来在时间、空间中传播。依据与社会存在关系的远近,社会意识 形态又可以划分为基层意识形态(如政治理论、法权观念)和高层 意识形态(如哲学、文艺、宗教)。前者作为经济基础的直接反映, 与社会存在联系密切。后者的根源固然也可追溯至社会存在,但它 已是更高于物质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有较大的独立性,并通过某 些环节对社会存在产生巨大的反作用。 精神文化是文化的核心层面。它的重要特点是具有最强的稳固 性,它是一个民族若干代人积淀而成的心理习惯。这种积淀在人们 心中形成了价值观、审美观与方法论的观念定式,以社会心理的方 式将各种价值意识浸洇到本民族成员的心理与行为之中,进人民族 群体的本能与无意识层,成为一个民族文化主体方面的本质规定 性,是各民族之间相互区别的最重要的标尺,是在各种文化交流、 融合与冲突中最为稳固、不易改变的部分。
2.制度文化。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构成 制度文化层。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事物的本质的原理,“人的本 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单个的人是无法存在的,只有结成一 定的社会关系,有序有效地组织物质生产活动,才能推动社会向前 发展。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人类逐渐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既服务 于自己又约束自己的社会规则,创造了处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 规范,表现为各种制度和为了维护制度而建立的各种组织。这一层 次属于文化的中层结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它的维持与变化受到 社会普遍价值观的决定性影响,有时表面上是制度层发生变化,实 际上是价值观的冲突在起作用。
3.物质文化。由人类在改造自然环境的实践中积累的技术知 识及其作为其体现者的各种器物,即“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的物 质文化层。这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可感知的、 具有物质形态的文化事物,它构成了全部文化创造的物质基础。它 以满足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和长期发展目标为旨归,直接反映的 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人类对自然界把握、利用、改造的程度, 反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物质文化属于文化构成中的表层结构,在 各种文化的交流与冲突中,它最快也最容易发生变化,是最不稳定 的层次。
4.行为文化。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 成的习惯性定势构成的行为文化层,它以民风民俗形式出现,见之 于日常生活中,具有鲜明的地域与民族特色。文化的识别既有物质 技术与制度规范标志,又有具体行为、风尚习俗方面的鲜活体现。 《礼记》说“五方之民皆有性也”和《汉书》说“百里不同风,千 里不同俗”都是对行为文化的指认。钟敬文教授曾说,“所谓民俗, 首先是社会的、集体的,它不是个人有意无意的创作。即便有的原来是个人或少数人创立和发起的,但是它们也必须经过集体的同意和反复履行,才能成为民俗。其次,跟集体性密切相关,这种现象的存在,不是个性的,而是类型的或模式的。再次,它们在时间上是传承的,在空间上是播布的”。民俗是行为文化的重要成分,它属于文化的表层结构,更直接地表现了文化的承担者的价值观、审美情趣与思维方式,虽然看似无关文化,但是对它改造的难度却极大。
上述文化的四个类型,在文化交流与变革的过程中,它们在发生的时间顺序上一般是依次递进逐步发展的,由理念文化而制度文化,最终至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也不尽然;在变化速度上一般是依次递减;在难度上是依次递增,即速度越来越慢,规模越来越大。由此,我们便可以理解近百年来中国文化现代化过程的艰难渐进、逐层深入的特点。文章版权已有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艺馨校园文化设计公司(网址:http://www.shifanxiao.com.cn/)
公司服务项目有: 文化走廊设计
校史馆设计 文化浮雕设计 校园景观设计 校园亭廊设计 校园雕塑设计 特色专用教室设计 校园大门设计 等.转载请务必保留链接并注明出处,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