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文明史,中华文明是迄今为止唯一没有中断过的人类文明。中国人经常引以为豪的就是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但是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史上却没有产生现代意 义上的大学这一学术机构,虽然中国也曾出现过许多学术机构,如最早的由孔子创办的杏园,孔子以此来传播他的学术思想,并提倡 “有教无类、温故知新,知之为知之”等先进教育思想,隋朝时创建了科举制度,唐宋时进一步得到完善,将其制度化,直至清朝末年于1905年废除。以科举制度为代表的考试制度应该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亮点,对于出身卑微的寒族与士人来讲,无疑多了一条出路,有了与王公贵族的子弟同场竞争的机会,为他们走上仕途提供了可能。与科举制度对应的学术机构有翰林院、国子监、太学和私塾、书院等。其中前三个学术机构是由国家创办的,主要的教育对象为王公贵族们的子孙,而书院和私塾则为民间创立,属于私立学术机构。但无论是国立学术机构还是私立学术机构,都统一于科举制度,科举考试又是以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为考试科目,按照固定的格式进行书写,即八股文形式。中国的最高统治者就是以科举制度为链条牢牢地拴住中国的知识分子,从而维持天下的统治。 由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肯定的结论,与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出现相比,在中国古代不可能出现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因为大学最基本的两个特征,即学术自治和学术自由,都不可能在中国古代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