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校史馆是目前国内高校建筑面积最大的校史展览馆。长期以来,四川大学汇聚了一代代学术大师。作为中国西部第一所综合型高等学府,根植于山川神秀、人杰地灵、民殷物阜的天府之国,四川大学的发展源远而流长。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
1875年四川学政张之洞创办的尊经书院拟增设“声、光、电、化、格致之学”,是改良书院的代表。它们共同成为四川大学两大历史源头。
锦江和尊经两书院培养了一大批杰出英才。例如,有戊戌变法殉难的“六君子”刘光第和杨锐,有舍身炸死清廷重臣良弼而被孙中山追增的“三大将军”之一彭家珍,有因名句“主忧臣辱,主辱臣死”而被光绪皇帝由探花擢升为状元的清代四川唯一状元、后任四川大学校长的骆成骧,有辛亥革命时期的四川三大都督蒲殿俊、尹昌衡和罗纶。
承文翁之教,继蜀学渊源,融中西一炉,成自家风范。110年来四川大学经过几度分合重组,囊括了中国高等教育的主要办学类型,即以近现代新式学堂为肇端的国立大学、以西方高等教育为样板的西施大学和由高校院系调整而组建的新型大学。
110年来,四川大学涌现了许许多多杰出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得到了党和国家三代领导人的关心、支持和厚爱。敬爱的小平同志1985年和1986年分别为当时的四川大学和华西医科大学题写了校名。
在洋务运动的诞生节,四川中西学堂的诞生标志着四川大学的肇始。1902年至1903年,四川大学实现了历史上第一次三强合并,即四川中西学堂与尊经书院和锦江书院合并组建四川通省大学堂,后奉召改四川省城高等学堂,成为当时四川新式学堂的范例。
朱德元帅曾与1906-1908年在四川省城高等学堂体育科甲班学习,用名“朱建德”,在校期间,他接受了民主革命思想影响,认为这是他“走向革命之路”的起点。
1903-1909任四川省城高等学堂总理和四川学务公所议长胡俊,提出了“仰副国家,造就通才”的教育方针。四川省城高等学堂为服务社会大众,开办免费成人教育半日学堂。
四川省城高等学堂作为四川学务公所(相当于四川省教育厅),也是亲到国外聘请外籍教师最早的国内学校之一。
当时的四川大学对外籍教师实行严格的合同管理,《巴蜀》的作者山川早水因违反合同而被解聘。
华西协和大学是今日四川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华西医科大学的前身,1910年由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的基督教差会在成都创办,与后来并入四川大学的四川存古学堂毗邻,是仿照英美体例的教会大学。
华西协和大学实行了学分制和严格的淘汰制度,1915年仅有两人毕业。
辛亥革命后,四川大学的发展以国立成都大学、国立成都师范大学和公立四川大学即三大学的分途并进为主线,而1916年四川大学时名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为全国六大高师之一,是四川大学国立的开始。
吴玉章1922-1924年就任四川大学校长,他提了“崇尚学术、启用新派”等办学思想。在教学方面,他两次派学生出国考察,积极推进选课制,“选修科占全单位的四分之一”。
享誉海内外的人民作家巴金也是四川大学这一时期培养的学生。
1926-1930被誉为“川北的圣人”、“今日之管仲”和“党的益友”、杰出的人民教育家张澜担任学校校长,他提出:“打开燮门,广纳英才”;学术自由、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严格要求学生,使其成为国家栋梁,社会骨干。
与此同时,华西协和大学逐步成为一所“规模宏大,科学完备”、文理并重、医牙为主的综合大学,尤其“医牙两科,成绩特著”。
许多著名学者,例如植物学家钱崇澍、宪政学家萧公权、生物学家童第周、化学家袁翰青、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吴大猷、数学家李国平、核物理学家张文裕、遗传育种学家鲍文奎、园林和花卉专家陈俊愉和历史学家钱穆等曾在校执教。
四川大学档案馆馆藏档案时间跨度大,时间从1896年至今,馆藏资料丰富,内容覆盖面广,记载了四川大学创建、发展、融合和壮大的历史,涉及四川近现代高等教育、文化、医疗、科技事业、对外交流等多方面的资料,其中不乏珍贵收藏。
馆藏各时期的重要资料有:
1896年四川中西学堂和1910年华西协和大学创办资料:著名教育家吴玉章、张澜在校任职期间的材料;原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原国家主席杨尚昆、原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巴金、革命烈士江姐等一大批仁人志士在校求学档案;邓小平同志亲笔为学校题写校名原件;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来校演讲的材料;华西坝古建筑档案;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和华西医科大学两次合并的材料等。
文章版权已有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艺馨校园文化设计公司(网址:http://www.shifanxiao.com.cn/)
公司服务项目有: 文化走廊设计
校史馆设计 文化浮雕设计 校园景观设计 校园亭廊设计 校园雕塑设计 特色专用教室设计 校园大门设计 等.转载请务必保留链接并注明出处,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