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软要素就是管理诸要素中人以及与人直接相关的要素。校园文化管理重视管理的软要素,它主要把培育组织成员爱岗敬业,团结一致的精神作为组织管理的主导措施。校园文化管理注重培育主流价值观,并在组织发展对话中达成价值的趋同,从而影响着多项管理职能的实现和组织效能的提高。
目前,国内外理论界、企业界常把企业领域正在兴起和发展的管理思潮、管理方式称为企业文化或公司文化、组织文化。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强调硬性文化与软性文化并重。认为企业文化是以理性因素为基础的企业硬性管理文化(如制度规则、技术规范、目标责任等)与软性管理文化(如价值观念、精神风貌、和谐氛围等)的综合。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其内容包括:价值观念、经营哲学、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制度、企业文化设施等。华特曼认为企业文化就是“结构、制度、战略、风格、员工、技巧、共同价值观。其中结构、制度和战略是硬件,其他都是软件”(参见[美]托马斯·彼得斯·罗伯特沃特曼著,戴春平算译:《追求卓越》,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这一类看法虽然是把非理性因素为基础的传统、习惯、心理、情感等管理因素排斥在企业文化范畴之外,但它毕竟开始强调与人相关的软文化的东西,而且所谓的硬文化的内容,也都是企业中精神层面的东西,这些东西也是人内在精神的外化。
另一类对企业文化的界定,强调了纯软性的要素,突出了非理性文化因素的功用。认为企业文化或公司文化是指在一个组织内形成的独特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历史传统、习惯、作风、价值准则、道德规范和生产观念(参见罗珉《西方组织文化理论简介》)“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管理方式,它是从非计划、非理性的感情因素出发来协调和控制人的行为”(参见朱明伟《试论企业文化的创造》,汤茂义编著的《中国社会主义企业精神》)。
现代企业管理趋势表明,现代管理正从文化的角度来构建新的模式和理念,而在这种新的构建中着重强调管理的软要素——人。尤其是人的非理性特征,如情感、心理、传统、习惯等,正逐渐被人关注。虽然现代管理思想在强调非理性文化要素的同时,没有强调科学理性校园文化管理因素在企业文化中的构成及其地位作用等,但我们认为,这种情况仅仅是国外一些研究者在企业管理形态发生转折的特定时期所表现出的重视强调新的管理文化因素的强烈感情倾向,而不是对传统科学理性管理文化因素的彻底否定。
在以往的管理中,存在着一种重硬轻软的现象。就学校文化建设管理而言,硬要素比较直观,比较容易操作,而且见效快,作用明显,能够给学校迅速带来效益;而软要素不好把握和操作,其作用时间较长,并且往往是潜在的、短期内不易觉察和评价的。这样,一些学校在办学理念上和具体操作中,就会把工作重点放在硬件建设、办学规模、升学率、制度建设上,而不大重视抓价值观、道德规范、教师的学术力、学生潜在素质等软件要素。学生的成绩与学校升学率,这是任何学校都要关注的焦点,它属于什么要素?我们认为,这两者一旦脱离学生的全面素质,而成为一种硬性指标,处于制度化状态,也就属于硬要素;而如作为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相关指标,就是一种软要素。
对软要素的强调,并不是对硬要素忽视,而是强调前者对后者的能动作用。校园文化管理是一个管理系统,它不仅包括管理的软要素,而且包括管理的硬要素,但这个系统中要有主导与核心。文化管理就是要把软要素放到中心位置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系统。没有这个系统的高效运行,学校就不可能得到发展。因为只有培育团队精神、形成团队合力、增强外部竞争力,才能使组织成为一个生机勃勃,能够适应环境、挑战困难,具有无限创造力的有机体,而不是一个消极被动、涣散疲塌的无为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