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尊重的教育是一种人本化的教育,崇尚尊重的管理是人性化的管理。尊重就是把人当人,离开尊重就无从实现文化管理。
在学校文化建设管理关系中,人的要素主要包括学校管理者和管理对象,管理对象包括教师和学生,管理者包括各层领导干部。学校文化建设管理要基于这三部分人群构建“三维尊重管理模式”,即:就学校管理者角色而言,要求尊重管理对象——教师,完善尊重人性的管理模式;就教育者角色而言,要求尊重教育对象——学生,构建学生的自主管理模式;就受教育者角度而言,要求尊重教育者—— 教师及其教育行为。具体来讲为以下三个维度。
一是学校管理者要尊重直接管理者——教师。就教师而言,随着学校管理的校本文化程度的加大,以及相应的人事制度、工资制度、职称制度的改革,学校利益的主体也日趋多元化,一线教师与非一线教师,校聘高级职称者与低职称者,身兼多职与只兼一职者,所付出的劳动不同,因此工资水平不可能一样。如果不尊重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不引入竞争机制,无疑就与大锅饭模式一样。
利益的分配有物质性的,也有非物质性的。物质资源分配,如果是劳动的报酬,拉开级差档次,拔尖人才、首席教师的工资比普通职员高几倍,人们一般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员工反感的常是非物质性的资源分配方面的不公平,诸如发展机会等,这涉及公平公正问题。管理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有人“吃肉还骂娘”的现象,他当然不是嫌吃肉不好,他抱怨的是自己的愿望安排没有实现的机会,因此,学校管理必须尊重非物质利益的公平问题。
二是教师要尊重教育对象——学生要尊重教学规律,关键就是要把握真规律,辨别假规律,探索新规律,而不是墨守成规。原来的教学环节的规律——“感知、理解、巩固和运用”是否适合所有学科,原来的学科本位的课程设置是否符合人的发展需要,原来的全批全改的作业方式是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此等级都需要重新思考和研究。
检验教学规律的标准是教育实践。教学实践处于发展状态,因为教学的两个主体和周围的环境都是不断在变化。旧规律对于当时的教学实践可能是正确的,但对于当下的教学实践就未必实用。教学实践可认分为常规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性的教学实践,探索的教学实践有助于发现新规律。
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这是尊重教育规律的关键。重视人才成长规律的实质就是要眼中有人,要把教育对象当作人去理解、去宽容、去赏识,也要把教育对象当作人去约束、去规范、去规划。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就是要认识到学生成长的复杂性、阶段性、多面性。
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性,建立一种“平等的学校人权观”,不要搞教师中心主义,不要搞“学校霸权主义”。其实学生在学校中的人权地位似乎要比社会入的人权地位低一层。究其原因,是因为传统道文化赋予了学校和教师一种相对于学生的优越地位。这种相对的优越地位,无论是学生还是其监护人都是认同的,这是一种文化心理的认同,中国几千年来都是如此。要做到真正的尊重人格人性就必须走出这种文化心理认同,要走出常规的认识和行为误差,对过去许多看似合理的东西重新反思,如偷看(检查)学生日记,对学生进行搜身、罚站、停课等。如今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这种现象表面上日趋减少,而实际上是改变了做法,采取了孤立、冷淡、排除关注视野等办法。总之,如果教师不从观念认识上建立一种尊重的理念,教育行为即使没有被挑剔出毛病,也不会是一种真正的尊重的教育和管理。
三是受教育者需要尊重教育者——教师及其教育行为。学生要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要与教师建立一种相互的尊重,教师当然要讲服务,但学生不能把自己当上帝,因为上帝不需要教育的,而学生无论知识还是身心都未完善,还需要规范和提高。尊重和爱是相互的、平等的,不能只强调一端,而忽略了另一端。在此.就学生而言,若不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教学就无法进行,学生的起码道德要求也难以完成,学生也不可能很好地完成学生任务。文章版权已有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艺馨校园文化设计公司(网址:http://www.shifanxiao.com.cn/)
公司服务项目有: 文化走廊设计
校史馆设计 文化浮雕设计 校园景观设计 校园亭廊设计 校园雕塑设计 特色专用教室设计 校园大门设计 等.转载请务必保留链接并注明出处,否则追究法律责任.